为提高害虫综合防治效果,降低虫害对大别山区农业造成的损失,滁州学院DNA Barcoding在蝶类农业害虫防治的应用(以大别山区为例)专项调研小分队在大别山区开展专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6月1日至7月8日,该团队成员首先对实验室现有样本进行整理,筛选出合格的实验材料,对蝴蝶标本进行系统分类存放,统计各种蝴蝶的数量;其次对实验需要用到的所有仪器和塑料器材及报纸进行高压灭菌和烘干,实验所用试剂确保无污染,将提取总DNA所要用到的移液枪、枪头、剪刀、手套、镊子等物品放置超净工作台内,进行紫外灭菌。团队成员还在实验室对调研需要的实验材料进行准备,实验所用引物是参考GenBank上公布的蝶类线粒体COⅠ基因全序列,采用ClustalX 1.8软件进行比对,选取保守性较高的区域,然后用 Primer 5.0 软件设计目的基因的PCR引物,为便于序列的拼接,扩增所得产物片段有重叠区域,特异性引物名称分别为BF3、BR3。
7月9-13日,团队成员准备充足的三角袋、昆虫捕捉网等样本采集工具,出发前往六安市马鬃岭,到达目的地后,成员在天空放晴后就立刻进行采样。在紧张的5天采集过程中,团队共采集蝴蝶总计206只。回到学校后,该团队成员对此次捉到的蝴蝶进行挑选,筛选出符合实验条件的样品,之后用平头镊子取蝴蝶两只腹足作为实验材料,将实验材料放入2ml离心管中,并用记号笔在离心管管盖和管壁磨砂部位写上样本编号,制作纸质标签,封盖时将纸质标签一同塞入管中。由于实验材料体积较小,容易丢失,存放时选用小规格的塑封袋,每十个放入一个塑封袋,并在塑封袋上用记号笔写上编号范围,便于后续操作。在-20℃冰箱内保存备用。采集到的样品用于总DNA提取及PCR制备。
回校后,团队成员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展试验,对实验样本逐个进行DNA提取并进行DNA检测,以线粒体COⅠ基因为标准基因,利用DNA Barcoding与传统分类方法结合的方式,对大别山区蝶类农业害虫进行检测鉴定。
该团队成员对全部样本DNA序列调整完成后,进行DNA比对,分析样本COⅠ基因特定DNA序列的碱基组成、核苷酸多样性和样本种内、种种之间的遗传距离,从而证实DNA Barcoding在农业害虫鉴别的可行性,为当地害虫综合防治提供依据。(通讯员:师海荣)
终审人: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