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助力乡村教育振兴,7月15日起,食品学院“绿色食光”志愿服务队10余名师生奔赴定远县义和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七彩筑梦·童心同行”为主题,精心策划“思想绘彩、文明添彩、科创炫彩、乐学出彩、艺术多彩、文化华彩、心灵绽彩”七大模块,累计开展特色活动40余场,服务乡村儿童200余人次。
思想绘彩:红色基因润童心。志愿者通过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享革命先烈英勇事迹、领唱《我心中的祖国》等多元化形式,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化的沉浸体验。孩子们还以稚嫩的笔触勾勒国旗、天安门等象征性元素,在艺术创作中深化对党和国家的赤子情怀。
文明添彩:礼仪新风吹乡野。聚焦乡村儿童文明素养提升,志愿服务团队精心打造“明礼修身”文明礼仪培训课和“绿创未来”环保实践课。前者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系统讲授日常问候、餐桌礼仪等社交规范;后者则创新性开展废弃物改造、垃圾分类实践等活动,引导儿童在动手实践中深化环保意识。
科创炫彩:科学星火照童真。志愿者们精心设计系列科普实验,将晦涩的物理原理转化为趣味盎然的实践课堂。志愿者们在“力学探秘”环节,指导儿童运用吸管积木搭建结构模型;“空气动力学工坊”中,折叠不同机型的纸飞机,阐释飞机升力机制;特别设计的“纸桥承重挑战赛”,验证拱形结构的力学优势;通过调节纸张厚度,讲解摩擦力的原理。
乐学出彩:趣味课堂促成长。团队构建“学科素养提升计划”,通过“数学小侦探”生活化应用课程、“奇妙英语屋”沉浸式语言环境、“诗词小乐园”传统文化体验、“中国地理拼图大赛”实践认知等多元化活动,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索学习。一位学生家长表示:“孩子说英语课变得有趣了!”
艺术多彩:美育熏陶展风采。艺术教育板块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为核心理念,打造沉浸式美育体验。“汉字之美”书法工作坊精选《赢在微点》游走间领悟汉字的结构美学;彩泥塑形环节,红泥人、绿玫瑰、紫葡萄在小朋友们的小指尖渐次成形;智力美学课程教授象棋基本定式,在黑白对弈中启迪战略思维;形体艺术单元则通过拉丁舞基础教学,让孩子们在律动中感受异域文化的热情奔放。
文化华彩:非遗薪火代代传。在“非遗传承”体验区,孩子们通过“镂月裁云”剪纸工坊,精剪“福”字纹样,感悟民间美术的吉祥寓意;“霓裳绘彩”活动中,孩子们为图中各民族服饰模板填色,认知纹饰背后的文化符号;“粽香传情”环节则教授纸粽制作,让他们从折叶、缠线等工序中体会端午文化的深厚底蕴。
心灵绽彩:心理关怀护成长。为帮助乡村儿童疏导心理压力,团队精心打造“情绪管理工具箱”,创新设置“情绪表白墙”鼓励情感表达,通过“趣味萝卜蹲”等互动游戏缓解课业焦虑。“我心中的家乡”绘画活动则有效强化了孩子们的乡土认同与自我价值感。此外,志愿者还开展入户调研,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次“七彩”系列活动注重“扶志”与“扶智”相结合,通过多元化课程设计,有效拓展了乡村儿童的视野,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搭建更多实践育人平台,让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中绽放绚丽之花。
通讯员:卓青青;初审:徐淑猛;终审人:庚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