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 号)精神,深入落实《滁州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校政〔2019〕76 号)要求,切实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和优秀教师,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形成课程思政建设良好氛围,食品学院决定举办首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系、教研室、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推动广大教师承担起课程思政建设主体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挖掘和丰富课程育人内涵,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竞赛领导小组
组长:叶高、朱双杰
副组长:赵来、孙星
成员:张汆、向玉勇、于士军、刘洋、罗侠、殷培峰、吴保林
三、参赛对象
学院所有在职在岗专任教师均应参加。
四、竞赛内容和流程
(一)竞赛内容
本次竞赛由教学设计和现场教学两部分组成。
1.教学设计。参赛教师自选一门主讲课程,根据课程特点,参照滁州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版(附件1),基于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选择一个章节或知识点(教学节段)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突出课程思政的目标理念、实施思路、具体举措、教学效果、创新特色及推广应用价值。
2.现场教学。以“微课竞赛”方式进行,规定时间为20 分钟,参赛教师先说课,再现场教学。
(1)现场说课(5 分钟):参赛教师针对参赛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路、思政元素融入点以及预期的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阐述。
(2)课堂教学演示(15 分钟):参赛教师课堂教学演示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且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自行携带教学模型、挂图、激光笔等教学用具,综合展示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思路、方法与效果。
(二)竞赛流程
大赛持续时间约为1个月,包括院级初赛、院级复赛二个阶段。
10月10日之前各系完成院级初赛,并推荐优秀教师参加院级复赛。
10月12日学院举行院级复赛。
比赛流程如下:
1.第一阶段:院级初赛
根据学院大赛方案,以系为单位开展,本学期有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均应参加。各系应以此次大赛为契机,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重新审视参赛课程教学大纲中课程思政要求,进一步理清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找准课程思政融入点和融入方式。同时,应留存每位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作为系教学档案备查。院级初赛应做到全员参与,此阶段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评比,结合平时系教师互相听课情况,择优推荐教师(或教师团队)10人(其中生工系3人、食安系3人、食工系4人)参加院级复赛;参赛教师团队建议以课程组为单位组建,应不超过3 人。学院也可根据赛事需要设置优秀教学设计奖。
2.第二阶段:院级复赛
10月12日学院举行院级复赛,比赛参照校级决赛评分方法,评选出1名教师(或教师团队),推荐参加校级决赛。其中参加校级决赛的教师(或教师团队)会配备1 名二级学院专业指导教师和1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指导教师,以提高参赛质量和水平。10月12-19日对院级复赛第1名进行打磨,上报到学校。
(三)院级复赛的评分办法
采用校级决赛成绩评定办法,由教学设计和现场教学两部分组成,权重分别为30%和70%。评委评分实行实名制,具体评分标准见附件5和附件6。
1.教学设计成绩:总分为 30 分,由专家评委(70%)和同行评委(30%)两部分组成。
2.现场教学成绩:总分为 70 分,由专家评委(70%)、同行评委(20%)和学生评委(10%)三部分组成。
五、奖项设置
院级复赛评选出此次大赛的优秀奖,获奖教师数量根据参加院级复赛教师名额的20%确定,由学校颁发获奖证书。学院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六、相关要求
(一)各系要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立德树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课堂教学创新等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组织教师再次学习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做好大赛初赛的各项工作。
(二)广大教师要积极参与,精心准备,把此次参赛作为提升育人能力的良机,认真总结教学经验,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积极打造课程思政的教学示范和学习样板。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2021年9月24日
通讯员:;初审:;终审人:叶高